WFU

2015年7月2日

難以承受之痛:尿路結石



尿路結石在台灣是常見的泌尿科疾病,盛行率大約是9.4%,男性比女性約三比一強,好發在三十到五十歲這段人生的黃金時期。

考古學家從木乃伊身上發現這些惱人的頑石,早在距今七千年前的古埃及就深深困擾著人類。但幸運的是,隨著科技進步,對於尿路結石的瞭解以及診療不斷革新,讓尿路結石患者能夠享有快速、低侵襲性、有效率的治療方式。


尿路結石成因


尿液中含有各式各樣微小的電解質結晶,彼此間維持平衡而不至於沈澱,一旦平衡遭受破壞,特定礦物鹽類濃度太高,就會沈澱結晶形成結石。一般說來,尿路結石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時間,慢慢沈澱才會產生症狀。

影響結石形成最常見原因是水分不足,尿液濃縮,導致結晶沈積;飲食方面像是嗜食高嘌呤、高蛋白食物,易產生尿酸結石;其他罹病危險因子還有藥物引發結石(例如利尿劑、制酸劑)、副甲狀腺功能亢進、尿路感染或外傷等。


尿路結石症狀





當結石由腎臟掉入輸尿管,造成結石卡住或刺激尿路上皮,會使病患同側腰部及後背產生尖銳的絞痛,疼痛有時會延伸到下腹或鼠膝部,也有患者會噁心、嘔吐。隨著結石在輸尿管中慢慢接近膀胱,疼痛不適之外,也會合併尿急、解尿燒灼感、甚至發生血尿。此外,合併有尿路感染的患者,也會有發燒或寒顫等症狀出現。




尿路結石診斷


當患者懷疑尿路結石,必須先詳細詢問病史,包括家族結石病史、用藥、外傷及手術病史、過去是否有相似的症狀;另外,需仔細分別疼痛的性質、位置、合併症狀。問診與理學檢查後,首先要作尿液與血液常規檢查,排除尿路感染,並分析是否有相關的電解質異常或尿酸過高。

影像學上一般先做腹部X光檢查,但是不含鈣結石、結石太小或腸氣阻隔,不易在腹部常規X光片認出。其次,腹部超音波擁有快速、無輻射以及低侵襲性的優勢,對腎結石、腎水腫、以及膀胱結石,有其診斷價值。

靜脈腎盂攝影術則是經靜脈注射含碘非離子顯影劑,腎皮質過濾後流經腎盂、輸尿管、膀胱、以及排尿後完整的一系列影像。其最大優勢,是可以精確定位結石所在,但缺點是小部分患者對顯影劑會產生過敏反應,因此有過敏病史的患者必須考慮以其他檢查替代。

電腦斷層攝影提供了快速且低侵襲性的診斷選擇,其高解像度可以診斷出一般檢查難以發現的結石,同時也可以提供結石以外周邊腎輸尿管組織的變化。

尿路結石治療


根據台灣泌尿科醫學會上尿路結石治療方針,直徑小於0.4公分的結石,有九成以上機會自行排出,所以採用保守療法與追蹤觀察;一旦症狀持續或惡化,則需積極治療。

關於腎結石的治療方針,以結石大小決定,小於2公分的結石,可以選擇較低侵襲性的體外震波碎石術;若結石大於2公分,則採用經皮腎造廔取石術效果較佳;至於鹿角狀結石,一般建議先行經皮腎造廔取石術,再視殘餘結石大小輔以體外震波碎石術,或再次經皮腎造廔取石術,方能完全廓清結石;至於體積極大或解剖構造複雜的鹿角結石,則考慮以開腹手術方式取石。

遠端輸尿管結石大於1公分以輸尿管鏡碎石術為首選;另外,合併中重度腎水腫或輸尿管狹窄的患者,也傾向採用輸尿管鏡碎石術;至於其他位置或太小的結石,則視臨床醫師之經驗,選擇體外震波碎石術或輸尿管鏡碎石術。倘若結石太大或堵塞時間過長,合併有其他併發症者,則考慮利用傳統開腹手術或腹腔鏡手術治療。

膀胱與尿道結石,一般可用膀胱鏡夾出或擊碎;過大的膀胱結石,則有賴開刀方式取出結石。由於尿路結石的復發率相當高,十年內約有一半的結石症患者再發,定期的追蹤檢查相當重要。建議結石症患者,每三到六個月定期接受尿液常規檢查與腹部X光攝影,以期能早期診療,減少無謂的痛苦與併發症。